[人民日报]论发展 谈创新 讲奉献(聚焦代表通道)
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、增进民生福祉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医疗保障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开拓创新、锐意进取,圆满完成了各项医保改革发展任务。迈步新征程,各地各部门要持续用力,健全长效机制、强化技术赋能、严格监管监督,织密医疗保障网,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健全长效机制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各地各部门重视民生关切,从“一老一小”,到就医拿药,再到帮扶救助等,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,也在实践中持续健全了长效机制。从“一老一小”看,截至2024年底,1.9亿人参加长护险,将95%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。截至今年6月,2.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,享受待遇9614.32万人次。从就医拿药看,截至今年6月,全国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达到110万家,持续巩固住院医保待遇,全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,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有序推进,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。从帮扶救助看,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,推进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建设,共同保障困难群众看病就医。“十四五”时期各项医保帮扶政策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达到6.73亿人次,减轻费用负担超过6500亿元。民生利益无小事。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机制体制,通过深化改革,激发医疗保障的动力活力。
强化技术赋能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,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有了全面提升。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建成全国统一、高效、兼容、便捷、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,大力发展智慧医保,持续优化经办服务。从办好群众身边事,到规范办理民生实事,从跨省办理,到高效办理,相关部门通过技术赋能,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。从加快健全五级医保经办体系和服务网络,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延伸,打造“15分钟医保服务圈”,到开展医保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统一全国28项医保常用业务办理清单和服务标准;进一步减环节、简材料、压时限,实现快速办结,从跨省直接结算范围逐步从住院拓展到10种门诊慢特病,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90%左右,到大力推进新生儿“出生一件事”联办,推动实现生育津贴“即申即享”。医疗保障服务更加便捷周到,更加温馨到位。
严格监管监督。医保基金监管,既事关人民群众“看病钱”“救命钱”,也事关医保基金平稳运行。医保基金的安全网不断织密扎牢,基金运行持续稳健。基金运行监测不断强化,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,事前教育、事中提醒、事后监督和飞行检查等措施常态化综合推进。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,深入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。深入治理医保“回流药”,开展应用追溯码打击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,曝光一批典型案件,强化警示教育。构建“异常住院”“医保药品倒卖”“重点药品监测”等大数据分析模型,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,提高监督检查的精度和力度。强化法治建设,加快推进医疗保障法立法进程,推进行业自律,引导定点医药机构深入开展自查自纠,合理合规使用医保基金。出台医保支付资格管理规范,落实“监管到人”。建立医保与相关部门联查联办和联合惩戒的工作机制,凝聚监管合力。(张若麟)
- 2025-08-06陇周刊(2017年 第3期)
- 2025-08-06陇周刊(2017年 第4期)
- 2025-08-06 陇周刊(2017年 第5期)
- 2025-08-06 陇周刊(2017年 第6期)






